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秋晖白马湖

来源:作者:南国伊豆时间:2014-10-23热度:0

                                     秋晖白马湖 
                                       文/伊豆
    一直惦记着白马湖、杨柳小屋和平屋。趁国庆长假驱车前往,我与水一起上路。 
    车子如风,切割秋天饱满丰腴的田野。十月的天空红光满面,将层林尽染。行驶在缎带般纤细的乡间公路上,满目翻卷着金色的稻浪,夹杂着小草、野菊和泥土的清芬,一阵一阵排浪似的拍过来,瞬间淹没了我的心绪。 
    这是我魂牵梦绕的白马湖吗?湖光山色空蒙一片,水光澄净如练。湖水仿佛柔美的江南女子,欹卧在青山之畔,碧水如少女清亮的眸子,倒映着明亮的天宇和妩媚的青峰。一湖湛蓝,一汪纯净。 
    说来,就来了。那么,还有谁来过这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巴人……肯定来过。蔡元培、李叔同、胡愈之、俞平伯、柳亚子、张大千、叶圣陶……也一定到过这里吧。 
    白马湖位于浙江东北部的上虞乡下,东邻余姚,南接嵊州,西连绍兴县,北濒钱塘江。在地理上查不出它的身世,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正如朱自清在《白马湖》中写的那样:“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倍胰丛谙执⑽闹?,屡见她的倩影。 
    眼前的景色正对应了朱自清笔下的白马湖“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如絮的微痕,界出无数片的绿”。掩不住兴奋,不禁感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丽的山水才会衍生出如许绮丽的文字吧! 
    车子缓缓停在湖边。问过一位在田里劳作的农人,顺着他指尖的方向,隐隐望见远处茂密的树梢挑着一角黛青色的屋檐?;匙懦グ愕尿希颐且恍行挪酵叫?。这是一条土路,两旁开满了各色小野菊,举着粉的、紫的、黄色的笑脸,在秋光里簇拥着,明媚着。周围是大片成熟的稻田,抖动着镶满金边的波纹,草尖上挂满露珠的田埂,吻湿了我们的裙摆。我们一路携山牵水,绕过几处散落的民居,一排粉墙黛瓦的屋舍,像突然间从这淼淼烟水中浮了出来,让人眼前一亮。背依青山,面临碧波,好一处世外桃源。 
    这里,也曾是一代大师执教,散步,喝酒,切磋文学,畅谈理想之地吗?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杨柳小屋还在,平屋还在,春晖中学还在,并依然保持着端庄素朴的模样。四周稀有人迹,也少有鸟雀明亮的啁啾,一任时光在斑驳的老墙上缓缓走过。
    朱自清的老屋,丰子恺的杨柳小屋和夏丏尊的平屋连成了一片,间有高高的院墙和门楼,显得那样清新,幽静和典雅。想当年一身布衣的他们在此毗邻而居,吟诗作画,恳谈文学,该是何等的潇洒和浪漫?一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这是令当代文人多么倾慕的组合啊,是他们成就了一个响亮的文学流派——白马湖派。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怎样的一段佳话?。?nbsp;
    遐思着,行走着,不觉来到一处门楼前。黑漆漆的大门紧闭着,院墙一侧用楷书写着“平屋”两字,想必这里便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散文家夏丏尊先生的故居了,先生将房子取名“平屋”,大概取其平淡、平凡之意吧。这也暗合了先生淡泊一生,著书立说的个性。我依稀听见一缕琴音从寂静的院落里飘了出来,时断时续,隔了时空,依然那样婉丽芬芳,难道是先生在为李叔同的《送别》谱曲吗? 
    紧挨着平屋的,是丰子恺先生的小杨柳屋了。小杨柳屋,多么诗意的名字,据说是因为当年先生在南墙角植柳而得名。 
    我的目光努力掀开这尘封的一页,却无法寻觅当年小杨柳树的踪影,只是在紧闭的墙门前,默默地想象着当年那一番热闹场景:晚风习习,月色朦胧,好客的主人在院角的小杨柳树下支起八仙桌,打开老酒瓮,端出炒螺蛳,邀请夏丏尊、朱自清、巴人等好友一同饮酒聊天,吟诗作画,一醉方休。如今这里已是人去屋空,但我依然固执地轻叩门扉,期待着那一声“吱呀'闷响…… 
    与杨柳小屋一墙之隔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老屋,同样是三间平房,稍显不同的是,院门两边各安了两扇精致的花窗。透过花窗,院子的左边是一棵橘树,右边是一棵高大的桂树,散发阵阵浓郁的桂香。中间一径石板路连接着老屋与外面的世界。老屋的门窗一列洞开着。莫不是主人刚刚离开,不久便会回来? 
    主人,一定去了白马湖。 
    白马湖,是属于诗人的湖?!昂焓髑嗌桨茁砗晁垦搪屏侥:?。欲行未忍留难得,惆怅前溪闻鹧鸪?!闭馐橇亲印短獍茁砗肌返氖?。白马湖更有那美丽的传说。据说,晋朝周鹏举出仕雁门,因思念渔浦湖(白马湖原名),千里迢迢骑白马返回上虞,径入湖中不再出来,为心爱的湖殉了葬,“白马湖”从此得名。但据北魏《水经注》记载:“白马潭,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还有一说最简单直接:湖形似白马,故名白马湖。 
    静谧的白马湖,犹如梭罗的瓦尔登湖,遗世而独立。祖籍绍兴,戴着黑边眼镜的朱自清,明显烙着江南的印记。他个子不高,却儒雅俊朗。他的一篇篇清丽的文字,就如门前的湖水,满载锦绣华美。早期的作品如《女人》、《飘零》、《海行杂记》等都诞生在白马湖。直至今天,我依然清楚记得他笔下女子的神韵与情态:“如水的蜜,如烟的轻?!薄叭缑鄣牧?,风的轻漾?!?br>    离朱自清的老屋不远处便是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了。我轻轻将门推开一条缝,探身向里张望,整洁的小院古木参天,一派静谧。当年弘一法师住在这里,每天潜心于书法、绘画和佛经。我仿佛看见一位面容清癯的僧人披着袈裟,手持佛珠,踯躅在湖边…… 
    白马湖并非是一个湖泊,而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泊的总称。往日的春晖中学坐落于湖心,由一条春晖桥引入校园。此刻,春晖桥在绿树掩映下,正静静卧在粼粼清波之上,水波荡漾处,我仔细辨认着当年那些年轻的身影。看见一个个身着长衫的背影,腋下夹着教本,正步履如飞地向学堂走去…… 
    因为是假日,学校大门紧锁,多情的阳光落在“春晖中学”这几个苍劲的大字上。伫立在春晖桥上,我思绪迭起。春晖,是一座求知的殿堂,不知道校长经亨颐使了什么魔法,竟然将数位文坛大师聚集于此,使它有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也因为经亨颐的睿智,夏丏尊的博爱,朱自清的华章,更使春晖中学声名远播。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一代的学子,好似一只只鸥鹭,从白马湖畔飞向世界各地。 
    沿着石板铺就的小径,我继续在虚虚实实中寻找大师的足迹。阳光从密集的枝叶间洒落下来,和落叶一起唱着秋天的歌。想着当年的大师们也一定会与我一样坐在树下,放牧诗意。不禁想起了朱自清的“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辈痪跤行┳砹恕A魉吡斯庥?,载着大师的背影渐行渐远。而碧波荡漾的白马湖,依然诉说着昨日的遐思……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