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湘西的酒

来源:作者:向卫华时间:2014-12-12热度:0

湘西的酒    
向卫华

无酒不飞歌,无酒不起乐,无酒不摆舞,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这是湘西酒文化的生动显现。湘西有诗云:“江城杨柳绿成围,日暮渔翁换酒归,醉卧晚亭呼不起,白头启枕一蓑衣?!?br>  湘西人能歌善舞,知酒善饮,崇尚以酒歌倾情,以酒舞咏怀,以酒乐尽兴。湘西是歌舞之乡,那多情婉转的山歌和木叶,神秘诡异的傩戏和茅谷斯,豪迈壮观的摆手舞、鼓舞和接龙舞,欢快如雨的土家镏子和咚咚喹,高亢苍凉的高腔和阳戏,凄美动情的孝歌和哭嫁歌,无不在酒香中飘扬,无不在酒碗中激昂。酒事、酒歌、酒乐、酒舞是湘西人生礼仪中最壮丽的篇章。
  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多次在湘西采集民族民间音乐,源自神秘湘西的音乐感悟让他登上了奥斯卡音乐的领奖台,这是湘西醉乡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文化根籁的恩赐。湘西民歌唱到:“酒是绸缎棉花衣,不怕山口风凄凄,酒是大鱼大肉饭,挑起重担过高山”?!懊眉颐趴谟刑鹾?,先钓鲤鱼后钓哥,先钓鲤鱼来下酒,后钓情哥唱酒歌”。
  酒歌、酒舞、酒乐在生活中酝酿,在农耕里穿行,在祭礼中传承。酒,是湘西山民深刻的命脉和生存的意义,是劳动的赞歌和土地的颂词,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希冀,是湘西少数民族人文精神的一面心镜。
  湘西人热情好客,知情达理,崇尚以酒示尊、以酒示贵、以酒为礼??腿私乓取袄姑啪啤?,进屋要喝“三杯酒”、“转转酒”或宾客围坐一起喝“咂酒”。大碗肉加上大碗酒,主客均唱“酒令歌”,或谦或谢,或敬或答,或劝或辞,或吟诵人物或论道古今,或歌唱爱情或畅咏农事,团坐高歌,酣畅痛饮,粗放而不失礼仪,狂热而不伤和气,歌声昂扬,酒兴激发。有道是:“苗山清泉流不尽,苗家美酒喝不完,喝在肚里甜透心,心心相印宾主欢”。
  拦门酒:接待外来客人或娶亲嫁女,主人事先备好的自酿的“包谷烧”酒,请来山寨德高望重的族老、歌师和最美丽的姑娘,在寨门或自家门口摆下大方桌,拦摆上一碗碗喷香的美酒??腿艘?,由把门的族老或迎宾的姑娘先唱讲贺词,再由客人中最年长声望最高的长者唱答谢词……然后主盏人以山歌向客人提问,问答嬉笑之间,让客人痛饮拦门酒。拦门酒歌唱道:苗歌一唱不停声,说话开口不停音。美酒不喝不放碗,先唱美酒再进门。
  三杯酒:家有客进屋,主人敬上三杯甜酒,俗称“进门三杯酒”,客人告辞时,再敬三杯,谓之“上马三杯洒”,并陪客人一段路程。若客人不会喝酒,客人可用右手中指尖蘸杯中酒三次,向空中弹三次,以谢领主人盛情。湘西有歌云:一张桌子四四方,包谷烧酒摆。主家拿来待宾客,醉饮三千香满堂。
  转转酒:酒桌上先将自己的酒杯传给右手边的人,同时左手接左边的人传来的酒杯,喝一口马上向右传。“转转酒”必须转双,即第一次由左向右传,第二次由右向左,按顺序将一杯酒边传、边接、边喝,一回合叫一次团圆杯?!疤弥芯票至髯痹⑹咀糯蠹乙恍?,心心相连。
  咂酒:亦称“杂酒”,古称“打甏”,又名“钩藤酒”。旧时为土司王宴客之佳品,起源甚古。俗以酒曲和杂粮置于坛中,久之成酒,饮时开坛兑以沸汤或浸以山泉,置芦管、竹管于其中咂之,先以一人吸咂竿曰开坛,然后轮吸。因其饮法独特,古人赋诗赞叹:“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出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湘西人重生亲嗣,民风纯朴,崇尚以酒庆喜,以酒致贺,以酒祝福新生。新生命降临人世,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喝“头生酒”,三天后要喝“三朝酒”,孩子满一月要喝“竹米酒”(满月酒)、满一百天要喝“百日酒”,满一年要喝“周岁酒”。媳妇坐月生孩子时,有人刚巧上门或从她家门前经过,叫“踩生“或“压喜”。踩生人与婴儿异性为吉,谚语云:“女踩男,福寿全,男踩女,家中举”。踩生人要是与“添喜”人家孩子异性别,这家人就会喜眉笑脸地把踩生人拉进屋里,请吃甜酒蛋,还要“赏红”(即红包)以示谢意。相反,主人家会发愁不乐意,反要“踩生”人拿来酒肉到主人家赔礼道歉,以表双方都会消灾去神祸,这叫“倒门酒”。
  “三朝酒”:产妇未临盆,娘家多先酿甜酒。婴儿坠地,丈夫提公鸡或母鸡到岳家报信暗示生男生女。岳母则背鸡蛋、酒及小儿衣、帽、鞋、被等物送“鸡米”。婴儿满三朝(天)时,亲友结队前来祝贺,主家先煮“酒糟蛋”待客,继而办喜宴,一边酌酒,一边听岳母拟名,用坛子倒酒,不醉不止。
  “头生酒”:谁家媳妇生第一个孩子的当天,全寨乡亲都要上门送礼贺喜并在主人家喝“头生酒”,头生酒只能吃鸡蛋和美酒,贤慧的人家也煮糯米粑和甜酒,而三朝酒除吃蛋外,还需要吃鸡鱼肉,因此也叫“斋酒”、“晕酒”。
  湘西人生性炽烈,重情厚爱,崇尚以酒为媒,以酒定情,以酒论嫁。恋爱男女双方有意后,男方要自备酒肉要到女方家讨“放口酒”;订婚时要操办“定亲酒”;姑娘要出嫁了,女方家长要为她操办“戴花酒”和“开脸酒”;出嫁当晚同寨青年男女都会前来喝“姊妹酒”或“陪夜三碗酒”;男方迎娶新人时要请女方亲友喝“送亲酒”、“茅宴酒”、“上马酒”;新娘迎娶到家时双方共饮“同心酒”、“合欢酒”。举行婚礼当晚,全寨青年男女要在新郎家闹“掀酒”,婚后第三天要去新娘家喝“回门酒”;回门后要召集亲朋好友喝“谢亲酒”,请做媒人喝“谢媒酒”;男女双方亲家相会要喝“老客酒”;婚后姑娘怀孕了,家里要为她操办“收心酒”。
  “放口酒”: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后,男方象征性地请媒人到女家求婚。媒人持一把伞或公鸡进女方家门,就说:“你家有缸酒窖得好香??!我来讨杯酒喝呢!”女主人见有伞或公鸡,笑着说:“我家的酒清淡寡味,怕没人要??!”媒人忙说:“哪里哪里,你家的酒又香又甜,人家馋恼火了,才来讨点喝呢!”主人问:“是哪家的贵客要喝我家的酒嘛?”求亲问亲,全是以酒作隐语。女方同意后,由女方家择吉日在女方家吃“放口酒”。男方则带礼品上门认亲,与女方结下亲事,双方各邀歌师比试,凑兴祝颂。
  “戴花酒”:娶亲前一天,女方举行“戴花酒”,摆出所有嫁妆,亲友送礼祝贺,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戴银手镯、戒指。
  “姊妹酒”:新娘要出嫁了,寨子里的姐妹们新娘家里伴嫁,以表姐妹情份。喝姊妹酒的晚上,父母兄弟和帮厨们要暂时回避,先由新娘敬酒祭献祖先,之后亲自为姐妹们酌酒,然后又由姐妹们回敬新娘,彼此尽情痛饮歌唱,互诉离别之情。
  “陪夜三碗酒”:新娘出嫁,全寨的小伙子都要去陪夜清坐。夜幕降临,新娘的哭嫁歌委婉动人,令人伤感动情。子时,悲凄的歌声渐渐停息,堂屋里陪夜酒开席了,小伙子们狂饮三碗酒以表对出嫁姐妹的送别之情。
  “迎亲酒”:婚前一天,男方必须给女方挑“迎亲酒”,女方亲眷邻居则将桐油拌锅烟灰涂抹在男方来人脸上,众人互相追逐为娱。晚上,女方把族人和亲朋好友请来喝酒,当晚或第三天,女方发亲,亲授青布伞叫“窝窝伞”,并唱吉祥如意祝福歌。新娘出嫁时,引亲娘与新娘兄弟在前引路,后面尾随意一行穿红着绿的陪嫁队伍前住男家。
  “茅宴酒”:新娘上花轿后,村寨同族的兄弟们都来押轿、护轿,有的则抄近路拦在渡口或坳口,不让新娘的花轿过去,意味着出嫁姑娘的“野舅爷”们要喝酒才准过去。男方一般都有准备,先派人将酒席挑到这些地方等着,当那些“野舅爷”们到来之后,就将酒宴设在茅草坪上任其吃喝。
  “上马酒”:当背新娘上轿,要举行发“嫁”仪式,摆三碗酒、三碗肉、一把伞,唱发嫁词:“今日嫁贵女,大吉大利时。虔诚三杯清酒,敬呈痛饮。一杯酒,敬上天,天宫赐福降福来。二杯酒,敬下地,地脉龙神降吉利。三杯酒,敬祖宗,子孙万代满堂红。三杯酒,全饮尽,姑娘发嫁出门去?!甭飞涎航?、护送新娘的女家兄弟抵达男方后,男家须在堂中设酒宴招待。这些充任“舅老爷”的堂兄弟们坐在堂屋靠祖先神龛一方,属正中席中位,俗称“坐上马位”,陪客坐在左右两边。桌上酒菜盘、碗碟须按礼摆成马蹄形,若摆错位,“舅老爷”可借故不饮,其它客人酒席一律不得开席。席间,客人均向“舅老爷”敬酒敬菜,敬为“上亲客”,他们有将新娘在拜堂之前带回娘家的权利。
  “同心酒”:送嫁队伍抵达男方家,男方在大门前烧一火把迎新娘以示兴旺。新娘由侧门进后不拜堂,在预先摆好的凳子上坐下不能移动,以示在男主家位置稳定。主婚人拿来一碗“同心酒”和“连心肉”,让新郎新娘同吃共饮,此时主婚人唱同心酒歌:酒肉端在手,新人唱个够。喝上一口,香甜在口;喝上两口,吃穿都有;喝上三口,富贵长久,夫妻二人,永不分手。唱罢,再举行拜堂大礼。
  “合欢酒”:新郎新娘入洞房之后,由接亲娘主持喝合欢酒。新郎新娘右手各执酒杯,左手相互捏握,手臂交叉碰杯后双方一饮而尽。喝过合欢酒后,接亲娘检查了双方酒杯,杯底滴酒不剩,表示两心交融,情浓如酒。如按苗家古俗,新郎新娘虽然入了洞房,但暂时不能同床共枕,要等到新娘三天之后回门转来,才能共度蜜月。
  “掀酒”:婚宴结束后,新婚之夜新人暂不得合卺,全寨青年男女则闹“掀酒”。男女青年簇于新娘和送亲姑娘周围,主人请众宾客饮酒对歌,男方女方宾客互唱礼词或故意褒贬对方,搞得新娘新郎啼笑皆非,将婚礼推向高潮。最后同对新娘新郎唱美好的“祝福歌”,男起女应,常常掀闹昼夜。
  “回门酒”:苗族新郎新娘新婚之晚不能同宿共欢,新郎当陪宾客欢饮三日,然后由新郎的兄弟挑着酒陪新人去娘家,新郎当场认过岳父岳母,请女方叔伯、舅爷、老表等同饮“回门酒”,送了“娘钱票(也称奶钱),”方可引新娘回家。
  “谢亲酒”:新娘回门后与父母兄弟欢娱团聚,男方主人操办丰盛酒席,以感谢亲友们为婚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名为“谢亲酒”。吃过谢亲酒之后,亲戚朋友告别主人,各自回到村寨,新郎新娘从此同床共枕、欢度蜜月。  
  “收心酒”:初嫁怀孕后要举行“收心”仪式,男方要摆酒席,宴请岳母及女方的伯母、婶婶、嫂子等,来给嫁女“梳髻”,将姑娘婚后双髻发改为单髻发,以告知女方:姑娘时代已经结束,今后要把心收回到夫和家庭上。
  湘西人勤劳勇敢,长于耕猎,崇尚以酒咏事,以酒祈福,以酒欢庆丰收。春天插秧要喝“开秧酒”,秋收打谷要喝“打禾酒”、  “尝新酒”和“堆花酒”,盖房封瓦前要唱“上梁歌”喝“上梁酒”,新房落成要喝“热火坑酒”。在这酒的传续和寓意里,酝酿着湘西人与土地、丰收和家园厮守的执着信念,凝聚了湘西人顽强不屈的意志和汗水淬打的坚强性格。
  “开秧酒”:每年春天插秧第一天称“开秧门”,主人要请帮工插秧者宴饮一顿,民谚道:“多喝一碗酒,多收一担谷?!敝魅嘶够嵬低翟诖筇镏屑渎褚惶程鹈拙?,插秧者有幸发现,一定要喝干,预示着插秧者一年大吉大利。主人有时还采来油桐树叶,包裹鱼肉,给插秧人每人一包“鲜包子”,以示年年有余(鱼)。清代土家诗人田泰斗《竹枝词》:“栽秧插禾(指布谷鸟)满山啼,正是栽秧插禾时。口唱秧歌骑秧马,晚来还带鳢包归?!?br>  “打禾酒”:立秋后第三天,来吃打禾酒的亲戚朋友动身了,他们挑着一担担写着“丰收酒”的糯米甜酒、“包谷烧”或自编的竹篾背篓、谷席,相互祝福谷物丰收。主人收取见面礼,要留客人共享打禾酒宴,喝打禾酒的客人不能在主人家过夜,不管多晚散席必须当夜赶回自家,以免带走主人家的财喜。
  湘西人敬畏自然,与天同乐,崇尚以酒祭祖,以酒娱神,以酒舒展天性。湘西土家族、苗族山寨,每年都有盛大的民俗传统节庆与祭祀仪典,巫师们以酒敬神、求神、娱神,或叩祭先祖,或祭神求雨、或驱疫辟邪,或超度亡灵,或禳灾纳吉,或缅怀英雄,或祈福避凶。无论是巫风弥漫的傩祭、傩戏、傩仪以及椎牛、还愿、接龙、跳香等祭祀活动,还是原始热烈的社巴节、赶年节、三月三、四月八、接龙节、赶秋节、挑葱会、清明歌会、六月六歌会、边边场等民间节庆,抑或是神秘莫测的上刀梯、下油锅、踩火犁、椎牛等神功绝技,均要以酒祭拜,以酒对话,以酒通神。
  湘西山寨人家有了丧事,相识者无论亲疏,皆来吊唁,丧家设酒宴待宾。对于高寿长者逝世,抬丧者有嘻戏笑闹抬丧酒,主家发丧,灵柩出门,孝男孝女随棺前行,抬夫一路或进或退,或?;蚺埽谙胀就蝗煌h?,向死者孝男孝女们索酒喝“讨脚酒”,人们嬉戏笑闹享用,贺死者归山成龙,后代兴旺。
  酒,折射了湘西少数民族的民族个性和人文情结,透过种种根植于民间民俗活动中的酒文化现象,呈现了湘西人质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湘西人祟尚自然、敬畏自然、洒脱自由、纯朴无忌、勤劳勇敢、热情乐观的精神特质。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