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瞬间
来源:作者:夏林旺时间:2015-01-14热度:0次
准确地说,那是在2004年夏天。
记忆犹新的原因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回,至今想来仍然心有余悸;还能坐在这里追忆往事的原因是生死一瞬间,冷静和理智占胜了恐惧,才得以续梦人生。十多年过去了,坎坎坷坷中走过一次次春花秋实。每当遇到困难,总能从容克服,每次遇到紧急情况总能化险为夷。除了幸运、侥幸、佛祖保佑之类的感叹外,我想,那一次危险经历留给我的反思确实让我成长了许多。
矿山在晋陕蒙交界的黄河边上,我在矿山终日与二十多个矿工为伍。世纪之交,联合国人口调查署到此一游扔下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评价之后拍马不回头,而这里的人民还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好在上天的眷顾给当地人民留下了一种叫“青碴石”的东东。当地人靠挖这种原料发家致富;原料被运被运送到300公里之外的忻州煅烧加工以后,成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价90年代就高达4000美元/吨。在“做强地质主业,壮大工勘与矿业”发展思想主导下,我离开地质转做了矿业开发,也是想着要“开辟新天地”来。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真的很骨感:在远离村庄的荒沟里居住加上人地生疏,晚上一个人独自面对时,怕坏人,更怕野兽;而白天还要下井作技术指导,或者协助工队管理人员处理一些地方事务。
从5公里外的黄河边拉水是我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喝惯了城市里饱受污染的自来水,那清洌爽口的黄河水绝对是生命中珍贵的记忆,而搭上拉水的三轮车到沟外边放放风也算是我“假公济私”的一种享受吧。那年7月的一个下午, 我和老李开车又一次从黄河边的加水站上加满了水。老李自己加工的水箱大约能盛一吨多水。加水站论车计算,一车两块钱,而不论水箱大??;精明的老李加工水箱时做到了“力所能及”。别人一车水拉到村里30元,老李只论交情不论钱,图的是在当地落个人缘。那天加满水把车开到岸边时老李遇到了一个熟人就停下车聊天去了,而我一个人坐在副驾驶座上没下车。一来是我以为他们打个招呼就要走,没必要下去,更主要的是我担心没有熄火,三轮车会出现意外。没想到老李离开不到三分钟,我不祥的预感真的成了现实:三轮车在柴油机的震动下挣脱了手刹的束缚开始向黄河溜行。在我的惊呼声中,老李也着了慌;但残酷的现实是,我随着三轮车加速溜行离岸边不到10米了而老李离我们至少在50米开外。
说实在的,我不是什么“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乱”的大丈夫,当时真的感到末日就要来临了似的。尽管我们一再深情地赞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毕间不是我的母亲,我还不想投入她的怀抱。我可以有三个选择,从副驾驶座上跳下来并不难,我没事,车肯定“跳河自尽”了;如果听天由命,结果只能是车毁人亡。当意识到这两者都不是一个地质男儿应有的行径时,我选择了向死神挑战:突然站起来跨过中间的变速箱用最快的速度进入驾驶台,踩住刹车的同时也熄灭了柴油机。车停住了,前轮离岸已经不到两米;老李追上来了,脸已经吓得煞白;我顾不上说话,踩着刹车的腿却不由自主地抖动。
多少年以后我慢慢地悟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任何事情发生以后,作为受众,你的喜怒哀乐并不能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而作为一个男人,你应该有所担当;“处变不惊”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一种人生态度。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