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花溪无声

来源:作者:熊永树时间:2015-04-07热度:0

 

 初春时节,我们一行到贺家坪进行一个旅游项目勘界测量。早晨从龙舟坪出发,上沪蓉高速,到高家堰下高速,在木桥溪进入兰草谷,两山夹峙,峡谷幽深,溪水哗哗,抬眼望去,五爪观索桥像一道暗影飘浮在逼仄的天空上。我想起刘春阳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站在五爪观索桥上,桥下的人群就像蚂蚁一样蠕动,觉得很是形象!兰草谷里却未闻兰花香艳,但见三尖坡上樱桃花开得烂漫。过三尖坡,继续向山上爬行,就到了知名的古老驿站——白沙驿。

     贺家坪地处川鄂咽喉,在不通公路的漫长年代,货物进恩施入四川,都是靠骡马运输,走出崇山峻岭,穿过万丈峡谷,已是人困马乏,眼前蓦然出现一片开阔地,田畴平展,稻花飘香,炊烟袅袅,流水潺潺,心情为之一爽,便在这里下马歇脚,补充粮草,久而久之,白沙驿就成为这漫漫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想当年,人流如织,骡马商队,川流不息,小小驿站,好不热闹!上世纪70年代,修建管道公路,后改为三一八国道(东起上海,西到拉萨),起先也是上三尖坡经白沙驿的,后改线从青岗坪,这古老的驿站开始门前冷落鞍马稀了。我站在白沙驿的十字路口,既没闻到它古老的气息,也没感到其现代的活力和生机,街上散漫地分布着几十栋水泥预制结构的平房,灰暗陈旧,白沙驿小学高大的门牌里依稀有十几个学生在操场上排着队,只有小溪边的几棵古老的大树,满面沧桑,仿佛遥记着当年古驿站的风采!青岗坪却日渐热闹起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家堰、木桥溪、青岗坪一线的国道经济红了半边天。但随着沪蓉高速和宜万铁路的修通,昔日彩旗招展美女云集的国道沿线早已风光不再,日渐颓唐和荒疏起来。交通的改变既是时代变迁的标志,也在不知不觉间左右了一个地方的繁荣兴衰,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由恐怕就在于此。 
      
从白沙驿转入乡村路,约二十分种便到达了旅游项目所在地———火麦溪?;鹇笙⒃从谝蛔腈⒐榻咏绲母呱较碌牧蠢?,沿葱郁茂密的山涧幽幽而下。站在山坡上,但闻溪水潺潺,却不见溪流踪影,溯溪流方向远远向上望去,只见阳光斜斜地照进山谷,洒下一片金晖,满溪樱花灼灼,我突然想起散文大师普里什文只一句话的散文《花溪》:在那春水奔腾过的地方,如今到处是鲜花的洪流。此情此景是多么贴切啊!
     
火麦溪顺山涧隐隐下到山脚,流过一小段平缓的沟谷,像一位刚走出深闺的少女,卸下羞怯的面纱,在融融春日里,稍稍舒展一下柔美的身姿,抖落一身晶莹剔透,在人们驻目顾盼间,她却仙然飘下500米悬崖,在裼色沉寂的山崖上洒下五段银练,留下一抹惊世骇俗的美丽!当地称它为五叠水。站在山崖的顶端,头上的天空湛蓝如洗,五叠水瀑布在胯下洋洋的飘洒,对面鸡公岩绝壁千仞,刀砍斧齐,两山夹峙,脚下溪流像一条飘渺的蓝色丝线在山谷间漾动,我双手抱住崖上的栗树,身子前倾,贪婪地观看崖下的美景,一种痒痒的感觉从脚板心里生起,慢慢地传遍了全身,不一会儿,脚板心和手心里都是湿湿的了。我收住前倾的身子,朝溪口方向张望,只见一抹绿云下,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依稀可见几间房舍点缀其间,一问得知,那就是知名的三峡竹海景区。
      
离开山崖,回身来到坡上,胡总热情地向我介绍他们打造公司的宏伟蓝图,就在我站立的山崖顶端规划修建一座星级悬崖酒店,在山脚沿陡峭的岩壁修建500米高的观光电梯,在电梯的入口处修建一条长5公里的小火车通道,真抵三峡竹海景区,工程完工后,从三峡大坝乘车到三峡竹海,换乘小火车到达这个山庄,只需30分钟。去年第一期工程已经在火麦溪的出口临近悬崖处修建了一道钢筋混凝土堤坝,一来为景区防洪,二来可为五叠水瀑布调峰,以满足游客随时观赏之需。溪的左边除了悬崖酒店外,主要是停车??;溪的右边规划则是高档宾馆和娱乐设施,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已圈定用地红线,规划一期征地120亩。胡总信心满满,神采飞扬,他被自己极富激情的描述感动着,我感觉,在他眼里,大概已经看到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了。  
       
我与师傅老郭走过堤坝,继续向右边的山坡上走去,见坡上的油菜稀稀拉拉,参差不齐,正好碰上一位91岁的张大爷,他告诉我们说,这里的田地都被征收了。他说,他家也有十几亩田,补偿接近70万元,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钱,最近家里正为这笔补偿款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呢!我们顺山路来到一个农户家,这家农户姓姚,家里三个姑娘在外打工,现在都已在城里成家落户,家里只剩下他们老两口,也都是年近古稀了。他们说,真是没想到,偏远的火麦溪如今这么红火,每逢周末放假,从宜昌方向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上个星期一次就来了七十多人,他们把小车停在天阳坪,背着大包小包,徒步从山背后的窝堂下岩,沿着陡峭的岩壁一直爬到对面的鸡公嘴,那里过去修过一个土地庙,他们在那里野炊后才上岩。来的这些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山谷里,说说笑笑,大呼小叫,不知道有多热闹!我说,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发,就有这么多游客,将来景区建成了,那更是红火啊!夫妇俩却说,那可不一定!我有点愕然,夫妇俩解释说,他们问了那些游客的,他们说,趁现在还没开发,来看一看原始风貌,等开发了,就没有意思了。
      
我和老郭离开农户家,沿山坡临近崖边往山下走,脑壳里还在思忖着夫妇俩说的话,突然眼前岩崖上赫然出现数十棵新砍的大树蔸,在鳞峋的岩石间,触目惊心!其中有几棵树心呈朱红色,树蔸上流出一大堆透明粘稠的汁液,像晶莹的眼泪,令人揪心,不忍目睹!我想起了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这几十棵长久立在悬崖边上的树,不曾在那百年的岁月里枯萎死去,却最终倒在开发人的斧头下,而且是美丽的风景开发!看来它们注定是不能展翅飞翔了,或许开发者是嫌它们丑陋,拿不上桌面,要按照他们的蓝图换植上玉树琼枝吧! 

     夕阳下山,我们启程回转,坐在车里,我脑海里却不断浮现那几棵朱红色的树蔸, 红红的,汪汪的。汽车爬上一个山坳,回望山谷,已是夜色朦胧,山谷里一片沉寂。

        

(编辑: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