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其种类众多,款式多样,价格越来越贵,地位越来越重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下农户的门很简易,科技含量低,款式单一,是房屋中的重要组件。
小时候,我们山里住户大都是单门独院,院墙有大门,正房有堂屋门,屋内有房屋门。很多住户的院墙是用木棒和树枝夹着围起的,在围墙的一处裁上木桩,用木栅栏当门,形似文人笔下的柴扉。房屋门是屋内去卧室的门。堂屋门比较讲究,它是主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屋大都是三间或明三暗五的结构,门安装在居中位置;堂屋门有门头、门方、门板、门槛和门墩等部分组成;门方上连门头,下连门槛,门槛两头连着门墩,共同组成门框;门板通过两个圆柱形的枢纽上连门头,下立在门墩上的圆窝中,与门框组成完整的门。
堂屋门有两扇门板,因有枢纽可以转动开关,每扇门板由三块长方形木板组合而成,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听老人讲如果门板是双数,对家运不利,人口不清吉。后来老师讲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典故时,我对门的认识更深一个层次。
堂屋门板的正面安有锁链、锁鼻,如果家里没人时就锁上。父亲常讲,“锁只能锁君子,不能锁小人?!敝钡讲渭庸ぷ骱蟛爬斫庹饫锏摹熬印敝傅氖亲窦褪胤ń补婢氐娜?,小人是指小偷小摸之人。门板后面是门肚,门肚上有两个孔,孔中是两道门栓。有的为了安全在门栓的一头钻上小孔,晚上闭户后在小孔里插上钉子,防止盗贼拨栓开门。
上小学时,父母有时出工做活离湾子远,收工看太阳凭感觉估时间。有的农户为了方便学生进屋,就在门肚上钉个钉子,用线绳系着钥匙挂在钉上,手伸进门缝就可拿到。有的在门头与土板墙之间掏个小洞将钥匙放在里边,学生踩着小板凳就可取出。有时家里来客了,也可从这些地方找出钥匙开门进屋,甚至可以帮东家烧火煮饭,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有的农户小孩多,大人要做活挣工分捞粮食,为了小孩在家进出方便,就把锁链多做一扣,锁门时链子放长些,小孩可以从门缝中钻进钻出。很多农户的门可以卸掉,门似乎成为一种装饰,而不是为了防盗。
每逢春节,门方上贴着红色楹联,门板上贴着门神画,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气氛,画中有的是秦叔宝和胡敬德的图像。后来读了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誓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后,知道了对联的来历??垂段饔渭恰分懒颂仆趵钍烂瘛⑽赫骱豌恿醯墓适?,明白了门神画中为什么有秦叔宝和胡敬德的画像。现在楹联和门神画中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成为赞扬盛世、歌颂党恩,宣传政策、弘扬美德的宣传载体之一。
农村实行联产计酬分田到户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取消了,农民勤劳致富手头逐步宽裕,家里增添了“三转一响”值钱物件,农户家的门也大有改善。门不能随便卸掉,钥匙不再放在门后和门头上。
如今有的农户住上楼房,有的家中有电视机、冰箱、电脑、摩托车,甚至有轿车等现代化物品。大门换成铁栏栅的,堂屋门有实木的、有铁的。门上的锁具有多功能,钥匙上的齿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门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好,锁履职于守门铁将军。随着农户家中的贵重物品不断增多,门的地位逐步提高,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