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app免费安装,400元4小时快餐微信,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微信号,300快餐500一条龙qq群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天地/散文

唇齿间的诱惑——“濮阳裹凉皮”

来源:作者:石丽娜时间:2015-04-27热度:0

 

“嫩7饭了某/嫩7饭了某/某吃列/某吃列/走,我请客咱去7饭去/7下呀7下呀/你学你想7点下?。?凉皮吧/中/老板,来三份凉皮/要卷列/多放点黄瓜/不要芫荽/再放点辣椒/再放点辣椒/、、、/我们这的特产就是凉皮/商标一机厂/来到濮阳一定要尝尝/我一天不7凉皮我就膈应的慌/ 两天不吃凉皮心里就发慌/三天不吃凉皮我就饿的慌、、、、、、

听过这首我们濮阳方言的神曲《7(吃)凉皮儿》吗?歌词里的“卷凉皮”也称“裹凉皮”。裹凉皮是我们中华龙乡濮阳著名的一种特色小吃,有着极其传奇的历史。

裹凉皮,顾名思义就是把凉皮用裹的方法做成的小吃食。即把黄瓜、熟花生、面筋、香菜等用芝麻酱、蒜汁和其他调料充分搅拌后匀摊在一大张凉皮里面,然后小心裹成卷状食用。因其口味独特,价格便宜,方便快捷,无化学添加剂,遂成为年轻群体和上班族的快餐首选。

提到凉皮,或许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陕西凉皮,也有很多人至今还不曾品尝过濮阳凉皮的味道。殊不知,濮阳凉皮早已遍布濮阳的大街小巷,它口味多,样式多,其中裹凉皮更是以它方便,味道好的优点成为濮阳凉皮的特色。说起濮阳凉皮就不得不提闻名遐迩的“一机厂凉皮”。据说,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机厂全名第一兵器制造工厂,属于国营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因国家政策由青海省湟中县整体搬迁至濮阳市,除了搬来的机械设备,随同来的还有一批青海籍的工人。后来,一机厂破产,一些工人选择了回乡,但是更多的是人选择扎根于濮阳。留下的工人就开始做青海酿皮沿街叫卖以求维持生计。后来人们在制作酿皮过程中别具一格地加入了自己的巧思于是就转型升级成了濮阳今天独具特色的凉皮。

西北地区多有城市生产凉皮,但大多是凉拌而食,把凉皮裹起来吃的只有濮阳人,这样更方便亦更有不一样的味道。裹凉皮有三个讲究:首先,一个“好”字。即凉皮的质量一定要好,它要够薄够弹够滑,将所有拌菜全部包裹在内后不但能保持面皮完整,不漏洒汤汁而且还剔透到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这便更体现了濮阳凉皮的独特;其次是一个“妙”字。裹凉皮妙在有一种特色原料—碎花生,把花生炒熟,碾碎,拌入黄瓜丝和面筋内,裹进凉皮,香碎酥脆的花生给人们的味蕾又增添了一重美妙的感受;最后,裹凉皮讲究一个“巧”字。一个裹好的凉皮黄瓜丝、面筋、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算得上是合格。

只见一双巧手在操作台上上下翻飞,不多时一个完美的裹凉皮就出现了。拿起一个色透亮的裹凉皮送入口中轻轻咬上一口,面皮软滑筋道,黄瓜丝碧绿爽脆,花生米焦香酥脆,酸辣过瘾,再佐以一个鸡窝烧饼,这又怎是一个“爽”字了得?

民间是诸多风味小吃充满活力的土壤,凝固着市井味道与民俗风情写照,亦如濮阳裹凉皮。如今,裹凉皮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濮阳这座城市一个鲜亮的符号。在忙碌工作一天后,裹几个凉皮回家,熨帖了肺腑舒爽了心情。抱拥着对一份食物的钟情,也算得上是可心可意的人生了吧。


(编辑:作家网)

上一篇: 江畔偶遇

下一篇: 耕事